《历史的错觉》⑩|牛顿两岁时大明朝亡了

《历史的错觉》⑩|牛顿两岁时大明朝亡了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4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学者赵运涛的作品《历史的错觉》。本书通过讲述多个有趣的历史知识,诸如“商纣王真的那么坏吗?”、“荆轲为何没能杀死秦始皇?”等事件,带你拨开层层弥漫的误解偏见,还原历史更复杂的一面。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看清历史的真相。

  有一次,秦王读到《孤愤》《五蠹(dù)》两篇,以为是前代的某个贤者写的,就叹息说:“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我要是能和这个作者同时代该多好啊!

  我们有时候也会有这种“错觉”,感觉上某些人并不是同时代的,但事实上他们还真就是同一时期的人。

  比如秦始皇、刘邦、项羽,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项羽年轻一些,刘邦比他大24岁,但他也见过秦始皇,秦始皇巡游天下的时候,项羽看见了说“彼可取而代也”。

  中国古代这样同时代而让人产生非同时错觉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比如庄子与孟子,虽然两个人在自己的著作中谁也没有提及过对方,但两人和商鞅都是同一时代的人;

  李白与王维两个人没有交集,但两人是同年出生而相差一年去世的同时代大诗人;欧阳修与包拯也是同时代的人,且两人都做过开封府尹;等等。

  孟子(前372一前289)与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亚历山大大帝(前356一前323)大约是同一时代的。

  而在亚里士多德做了亚历山大老师大约三年后,发生了一件事,孙膑围魏救赵,也就是说,孙膑、庞涓也是他们同时代的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发表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一个概念叫“轴心时代”,是说在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在北纬25度至35度,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等。

  在中外历史上,有不少职业相仿的人,差不多就是同一时代的,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东汉的张衡(78—139),与西方提出“地心说”的托勒密(约90—168)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

  唐伯虎(1470―1524)生于明成化六年,卒于嘉靖二年,他比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1475—1564)大五岁,两人差不多同时代。

  另外,我们以唐伯虎的人生为坐标,可以看出,与其同时代的世界名人以及著名的历史事件还有:唐伯虎22岁左右的时候,哥伦布(1452—1506)到达了美洲;他28岁左右的时候,达·伽马(1469—1524)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他30岁左右的时候,达·芬奇(1452―1519)画了蒙娜丽莎;他43岁的时候,马基雅维利(1469—1527)写了《君主论》;他52岁的时候,麦哲伦环球旅行完成。

  王阳明(1472—1529)比唐伯虎小两岁,比哥白尼(1473—1543)大一岁。他与西方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1483―1546)也差不多为同时代的人,一个让直接去找心,一个让直接去找神。

  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6),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1547-1616)是同一年去世的,差不多同时代。

  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世界名人,尤其是一些科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我们可能会误以为他们都是近现代的人。

  如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皇帝(1563―1620)在位四十八年,他比莎士比亚(1564—1616)和伽利略(1564—1642)都只大一岁。万历三十七年(1069),伽利略发明望远镜。

  康熙(1654-1722)、蒲松龄(1640―1715)与牛顿(1643―1727)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牛顿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的明末清初,康熙去世约五年后,牛顿去世。

  在其生命历程期间,曹雪芹(1715-1763)写完了《红楼梦》,孟德斯鸠(1689—1755)出版《论法的精神》,狄德罗(1713-1784)出版了《百科全书》,亚当·斯密(1723—1790)出版《国富论》,歌德(1749—1832)发表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比乾隆小一岁的卢梭(1712—1778)出版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等。

  康德(1724―1804)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等,乾隆朝的纪晓岚(1724—1805)与康德同年出生,相差一年去世。

  刘墉(1720—1804),伏尔泰(1694-1778)也差不多与他们同时代。刘墉、纪晓岚去世的那一年安徒生(1805—1875)出生。

  乾隆四十一年(1776),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乾隆与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1732—1799)也是同时代的人,乾隆比他大21岁,两个人都在1799年去世,和珅(1750—1799)也是这一年去世的。

  这一年,巴尔扎克(1799—1850)出生,拿破仑(1769—1821)发动了雾月政变,拿破仑差不多与十五阿哥,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1760—1820)同时代,两个人相差一年去世。

  嘉庆十一年(1806),“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开始陆续整理发表《格林童话》,如大家熟悉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故事。

  嘉庆十六年(1811),曾国藩(1811—1872)出生,他与雨果(1802―1885)差不多是同时代的,雨果出生于嘉庆七年(1802),曾国藩比雨果小九岁。

  嘉庆之后是道光,道光(1782—1850)在位30年,黑格尔(1770—1831)与之差不多同时代。

  道光十三年(1833),诺贝尔(1833—1896)出生,他比李鸿章(1823―1901)小十岁,他们都差不多是同一时代的人。

  道光十八年(1838),狄更斯(1812—1870)发表《雾都孤儿》;道光二十四年(1844),大仲马(1802―1870)发表《三个火枪手》;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出版了《简·爱》。1850年,道光与巴尔扎克同年去世。

  道光之后是咸丰帝(1831-1861),在位11年。咸丰九年(1859),达尔文(1809―1882)出版《物种起源》,达尔文是道咸年间的人物。

  同治五年(1866),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版《罪与罚》;同治十年(1871),尼采(1844―1900)出版《悲剧的诞生》。

  爱因斯坦(1879—1955),毕加索(1881—1973),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的时候,慈禧还活着。放在中国,他们都属于晚清人物。

  光绪十六年(1890),张之洞(1837—1909)创办了湖北枪炮厂。同一年,凡·高(1853―1890)吞枪自杀。

  之所以我们常常将一些西方历史人物误以为和我国近现代人物是同时期的,可能是因为我们古代是以传统纪年的方式呈现,或者介绍某个人物时,常说是某朝代的。

  还有大概就是他们常常被标注为“近代”的标签,因为在西方历史分期中,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之后就被认为是近代史了,那是中国的明朝。

  我们的近代史则是1840年才开始的,虽然都是“近代”人物,实际上对这个“近代”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混淆了,就容易造成人物时代的“错觉”。

admin
http://tf-mj.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