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眼泪:苏联人叩响了纳粹的丧钟千年名城却满目疮痍

“维也纳”的眼泪:苏联人叩响了纳粹的丧钟千年名城却满目疮痍

  维也纳,作为全球知名的“音乐之都”,这座城市到处充满了艺术气息,当代无数“艺术巨匠”学者都曾驻足于此。我们很难将它和“血雨腥风”的战争联系在一起,可是,作为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二战时期,这座“艺术神殿”同样无法幸免于难。

  1945年初,苏军反攻的“钢铁洪流”来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城下。苏军为了粉碎匈牙利西部的德军集团,扫清进攻柏林的这个最大障碍之一。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做好了进攻这座“艺术名城”的准备。

  而德军当时士气已经十分低落,毕竟他们前不久在布达佩斯和巴拉顿湖战役中遭遇惨败。而负责防守维也纳城区的是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德军第8集团军和“巴尔克”集团军级集群,以及德军坦克第2集团军一部负责防御其他地区。

  无论是维也纳城区还是外围,所有德军都在忙于修建了众多的交通壕和堑壕。毕竟维也纳是德国柏林的重要“门户”,希特勒当然也是极为重视!即使当时德国空军已经没有什么精锐战机了,但希特勒还是“砸锅卖铁”,最终派出约700架飞机前往维也纳战区支援防御。

  维也纳之战,苏军一共投入了两个方面军近70万兵力进攻,而德军也先后一共派出了3个军群约43万人参加防御。

  1945年3月16号,苏德双方开始在维也纳外围展开了激烈交火。面对一步步逼近的“隆隆”炮声。奥地利政府也是“心急如焚”,他们当然不想让维也纳这座美丽的“艺术神殿”经受战争的摧残。

  于是4月2号,奥地利政府紧急宣布:维也纳为“不设防的城市”!可是,在苏德双方已经“杀红眼”的情况下,这个声明却显得极为微弱:以武装党卫军为主的德军根本不会听,而苏军为了尽快剿灭这批“顽固”纳粹分子,就算他们想保护维也纳的建筑设施,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一边在做困兽之斗,另一边急于“摧枯拉朽”!维也纳只能流着眼泪,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城市巷战。4月6日,苏军先头部队终于突入维也纳市郊,出于“正义一方”的心理: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高层在战前,极力号召维也纳市民尽量坚守各自工作岗位,并在战斗中去苏联军人,以防止德军溃败时故意破坏这座城市。

  另外,苏联政府在几天后也发表声明:重申苏联政府将会坚决履行“奥地利独立”的莫斯科宣言。苏联人在扫清所有“后顾之忧”后,4月9日,苏军部队开始推进到维也纳市中心。

  可是,乌克兰第3方面军近卫第1机械化军在维也纳街头,遭遇到德军的不断顽抗。苏军无奈大量使用了重型武器攻坚,在街头和德军不断“拼刺刀”。战斗中,苏军还大量使用了美援装备,包含雪曼战车以及M3半履带车。

  其实每一场城市巷战都是残酷的,特别是在维也纳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中进行!不过,惨烈的战争却是没有因此留有任何“情面”,维也纳一幢幢漂亮的建筑物瞬间“满目疮痍”。

  随着城区德军的抵抗逐渐减弱,双方争夺的焦点后来开始集中在多瑙运河区。苏军当时有数个近卫军负责猛攻德军多瑙运河防线,夺取维也纳的帝国桥。

  双方激战到4月13日时,苏军主力发起全线近卫空降师在帝国大桥两头同时发动攻击,以保证这座仅存的大桥不会被德军炸毁。

  当天傍晚,维也纳的德军防线已经全线崩溃!随着德国守军的最后一支部队投降,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艺之城”最终被苏军全面占领。

  此役,苏军一共伤亡近18万人(阵亡41359人,受伤136386人)。而德国守军有13万人被俘,32个师被击溃且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据统计,德军总损失人数超过了苏军,大概在19万人左右。

  其中最悲催的莫过于:党卫军第6集团军,该部在维也纳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包括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9装甲师,第12装甲师以及国防军第23装甲师等诸多精锐。

  可以说,希特勒所能依仗的精锐装甲师都已经被打“残”,这也让后来的“柏林保卫战”部署防守兵力时“捉襟见肘”。其实维也纳战役中,纳粹德国就已经把儿童派上了战场:

  在双方还在街头激烈交战时,一名维也纳市民就在废墟中发现了一名德国少年兵,当时这位年仅13岁的少年身穿着党卫军制服。最终,这名善良的维也纳市民在苏军打扫完战场后,偷偷将这名德国少年带回家并收养至战后。

  维也纳战役被后世认为是苏军在反攻德国过程中:最漂亮的成功战役之一。苏军在维也纳战役中的打法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他们不再是“死磕硬碰”,苏军不仅在战役中大范围采用机动作战的方式,战斗中还更加注重地面部队和舰队,空军等各兵种间的协调能力。

  苏军占领维也纳后,他们已经成功打开了通往纳粹德国“老巢”柏林的大门。可是在战火中,维也纳这座艺术名城,硝烟中很多著名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城区几乎沦为一片废墟。

  同时维也纳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全城已经断水断电,城中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更让人担心的是“治安问题”,维也纳城内已经看不到一名警察,因此每天都会发生大量抢劫等恶性事件。

  维也纳的这种“混乱”情况一直持续到临时政府介入,城市的“动荡气息”才逐渐平息了下来。可是据二战史学家分析,苏德双方展开的这场“艺术名城”争夺战,对维也纳的破坏程度,已经远超17世纪的那场“三十年战争”。

  不过,毕竟炮弹本来就是“无情”的!苏军后来也特意在维也纳中央公墓上举行纪念活动,他们还在知名音乐家贝多芬,以及斯特劳斯等知名艺术家的墓上都献了花。

admin
http://tf-mj.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