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 燃烧的太平洋穷途末路日本海军的最后惨胜(一)

战史 燃烧的太平洋穷途末路日本海军的最后惨胜(一)

  1942年10月爆发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美日双方位于南太平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航母舰队交战。在这场惨烈的海战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死对头”南云忠一终于率领已近“穷途末路”的机动部队,取得了一场“最后的惨胜”。而在这场“海上运动战”中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海军,也通过“丢车保帅”实现了瓜达卡纳尔岛周边海空域控制权的保持与恢复,并从根本上决定了瓜岛争夺战——这场“吹响太平洋反攻号角”转折之战的全局走向。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6月7日22时36分在圣克鲁斯群岛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10.60度,东经166.20度

  圣克鲁斯群岛,是一个位于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火山岛群,由多个面积为5-500平方千米的岛屿组成,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地球村”里,如果不是今年6月7日发生了5.7级地震的话,那么这样一个南太平洋上的“荒蛮之地”依然会是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但是,就在1942年10月——这个二战中晦暗不明的艰难时段,美日双方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十分重要的航母舰队决战,史称“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日本人称之为“南太平洋海戦”)。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的第四场航母舰队交战和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的第四场海战,与珊瑚海、中途岛和东所罗门海战中那种“非接触式”交战模式如出一辙,双方舰艇之间不仅“一炮未发”,而且“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所有攻击行动都由舰载(岸基)作战飞机“包办代替”。

  战罢,美海军1艘舰队航母、1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航母、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被击伤,损失作战飞机80架、飞行员26人;日海军一船未沉,仅1艘舰队航母、1艘轻型航母、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伤,损失作战飞机110架、飞行员182人;10月25日,驻瓜岛美军在埃德森岭(后来被美军称之为“血岭”)挫败了日本第17军发起的总攻,并牢牢固守住核心要地亨德森机场,确保了美军在瓜岛及周边海域的空中优势(这对取得瓜岛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至关重要)。

  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算“挽回颜面”地取得了一次“打肿脸充胖子”般的“惨胜”,与珊瑚海海战一样,在取得战术胜利的同时,未能实现最初的战役目的。同时,由于宝贵的飞行人员大量消耗和受损舰艇、舰载机部队恢复战斗力进度的缓慢,以及瓜岛周边海域的局部制空、制海权的“得而复失”,都使瓜岛争夺战的走向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场“虽败犹胜”的海战,也为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相持阶段”,通过“夺控要隘”、“把握枢纽”,为实现“由守转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确保在这一地区的所有可能得到的武器用于防卫瓜达卡纳尔岛,而且既然这次危机已经度过了,那么随后弹药、飞机、人员就要跟上,这些可以保证我们有优势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取得战术上的胜利,而在战略上却是失败。考虑到敌人的工业能力有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在每一场战役取得绝大多数的胜利。不幸的是这一次没有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1942年,对于整个反法西斯盟国来说是极为晦暗和压抑的,在欧洲大陆,纳粹德国的车轮正在向东疾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如火如荼,进行到最紧要的关头;在大西洋上,肆意恣睢的“水下狼群”正将成百上千艘商船送入海底,英美盟国正焦头烂额、一筹莫展;在北非,“沙漠之狐”的精锐之师将大英帝国打得节节溃败,刚刚退守阿拉曼战场的蒙哥马利已无路可退。

  在太平洋战场上,刚刚在中途岛实现“惊天逆转”后的美军,乘胜于8月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试图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之下,通过“以攻为守”的积极行动,在南太平洋打开一个缺口,按照战前“橙色方案”计划的路径和步骤,吹响反攻的号角。

  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瓜达卡纳尔——这个南太平洋鲜为人知的小岛上,在范德格里夫特的指挥下,陆战一师艰难地顶住了日本人疯狂的进攻,确保了核心目标亨德森机场的安全;尽管遭到了“金刚”、“榛名”号战列舰973枚大口径炮弹的“夜火洗地”,90架战机损毁过半,跑道被严重破坏,但是在“海蜂”们(美国海军工兵的“昵称”)的给力支持下,“仙人掌”航空队也表现得如同其名号所显示的那样坚韧顽强,通过高强度出动和精准攻击,让瓜岛周边活动的日本陆海军惶惶不可终日。下面,就要看美国海军的了!

  虽然在6月的中太平洋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完胜”,但是在转战南太平洋,尤其是8月7日发起瓜岛登陆战后,美国海军尽管在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中获胜,但却并未阻止日本陆海军“化整为零”、“小步快跑”向瓜岛持续增兵的步伐。在8月的海战中,“企业”号航母被日机重创,不得不紧急抢修;8月31日,“萨拉托加”号航母意外被“伊-26”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伤,需返厂维修3个月的时间;9月15日,“胡蜂”号航母在瓜岛周边海域,被“伊-19”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由于电力系统遭严重破坏,损害无法有效控制,导致火势不断蔓延,最终于当晚沉没。

  在惨遭接二连三的“飞来横祸”之后,整个南太平洋上,堂堂的美国海军就剩下“大黄蜂”号航母这“一根独苗”了。好在此时美国强大的造船维修潜力得到了及时充分的释放,紧赶慢赶之下,“企业”号航母终于“满血复活”,在10月10日接收新的飞行大队之后,于10月24日返抵南太平洋,与“大黄蜂”号和其余舰艇合兵一处。拳头,总算是攥起来了!

  岛上的阵地守住了,航母和舰载机也有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行,还缺人!缺什么人?缺能人,缺能指挥会打仗,并且有坚定意志的能人!就在瓜岛战事无比胶着,陆上交战你来我往,鬼子持续增兵,海军舰艇接二连三的被击沉重创之时,南太平洋战区的“当家人”——麦克阿瑟和戈姆利,都对瓜岛的战局发展表示悲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军中将戈姆利“失去了继续有效指挥战斗的意志”)。

  在这种情况下尼米兹虽犹豫再三,但几经权衡,并在征得欧内斯特·金的同意之后,最终决定临阵换将,由“蛮牛”哈尔西接替戈姆利来扭转瓜岛战局。这一决定将“蛮牛”和戈姆利这两位友情长达40年的安纳波利斯橄榄球队队友至于无比尴尬的境地,面对瓜岛的烂摊子,严重缺乏思想准备的“蛮牛”在水上飞机机舱里读完命令电文后,脱口而出:“天呢!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这是他们递给我的最烫手的山芋!”(这句话成为了二战中的经典名言)。但是奋战在瓜岛上的官兵们在获悉“临阵换将”的消息后,却倍受鼓舞,如同打了一般(“蛮牛”的人格魅力“爆表”可见一斑)。

  客观地说,哈尔西从戈姆利手中接过的确实是一个“烂摊子”,虽然在此前三次瓜岛海战中美日双方互有胜负,但是日军大量人员、装备、物资持续上岛,21000人的敌军数量已与美军基本持平,同时敌人白天飞机轰炸,夜间战列舰、巡洋舰炮击,不仅大大削弱了瓜岛美军的战斗力,而且大有反击得逞之势。如果“血岭”(埃德森岭)和亨德森机场再丢掉的话,那么瓜岛的形势将彻底没救了。在与范德格里夫特(陆战1师师长)几经磋商后,“蛮牛”向他承诺到“你放心回去,我保证将向你提供我所能得到的一切”(“蛮牛”在战争中留下了不少“金句”)。这下子,“蛮牛”和他的舰队真的没有退路了!

admin
http://tf-mj.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